Nmap use(一)

Nmap这玩意儿,和网络打交道的人几乎都会用得上,对于我来说,用的参数就那几个,用的少了有时候还忘了,会记混,索性就把官方文档都读一遍,整理记录,也许就有帮助。

先介绍一些常用的(参数区分大小写)

1.指定目标

nmap 192.168.1.2      #对单个IP进行扫描
nmap 192.168.1.1-100  #扫描IP段
nmap 192.168.1.0/24   #扫描整个子网

2.扫描类型

  • -sS:SYN扫描(快速,需root权限)。
  • -sT:TCP连接扫描(无需root)。
  • -sU:UDP扫描。
  • -sP:仅Ping扫描(探测存活主机)。
  • -sn:不扫描端口,仅检测存活主机。

3.端口选项

  • -p 80:扫描指定端口。
  • -p 1-1000:扫描端口范围。
  • -p-:扫描所有端口(1-65535)。
  • -F:快速模式(扫描100个常用端口)。

4.版本检测

  • -sV:识别服务及版本。
  • --version-intensity 0-9:控制版本检测强度(0最快,9最全)。

5.操作系统检测

  • -O:猜测目标操作系统(需root权限)。
  • --osscan-limit:仅对明确目标进行OS检测。

6.全面扫描启动!

-sV(版本检测),-0(操作系统检测),两者可以用 -A(同时启用版本和操作系统检测) 代替。

  • -A:启用OS检测、版本探测、脚本扫描和Traceroute(组合功能)。

7.其他

-T,设置时间模板。总共六个等级,从T0到T5,对应着扫描速度的增加,其中T0、T1根据官网介绍是来躲避IDS,T3为默认模式,T4、T5,除非你的网络牛逼,否则没必要。

可以看下六个模式的英文名,大概就能get到:

paranoid (0)、sneaky (1)、polite (2)、normal(3)、 aggressive (4)和insane (5)

一般如果你有好的带宽,就选择T4,但是T5就慎重选了,非必要不选。另外如果担心被IDS检测到而选择T2甚至T1,你得做好充分的心理思想准备,因为那会不是一般的慢。比如T2所花的时间会比默认模式T3多十倍的时间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